1、从事化工生产的工人或化验人员在含腐蚀性物质的车间或实验室工作时,除应穿着较厚实的紧袖防腐工作服外,还应穿戴橡皮围裙、橡皮长筒手套、橡胶长筒套鞋。必要时还应穿附有帽盔的可与外界隔离的橡皮工作衣。 2、农业生产工人进行一般户外作业时,则需穿黑色的粗布或卡其布制作的工作服。森林工人要穿三紧工作服,领口、袖口、脚踝处都要收紧,以防害虫侵袭。 3、炊事人员和食品工人则应穿白色的,背后带扣的工作服,并且工作服要长过膝,袖口能扣紧,并配戴帽子、口罩,以加强清洁度,防止食品被污染。 4、机械工人则经常来往于机器之间,需要避免衣服被机器缠绞,还需要耐摩擦。因而,工作服就要求是紧身的,下摆、袖口、裤腿都是可以扣起来的,并且,布料要求较结实、耐磨,色泽以较深为宜。
警服 警服的历史要比法官服和检察官服久远许多。警服都是警察身份和执法的重要标志,体现著一个国家的警察风貌。警察在中国的出现还是在本世纪初。1902年以后,清政府仿效东西方各国建立警察机构,但警察的服饰从形式到章程都没有统一规定。到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全国才有了统一的警察服装。民国时期的警服也先后经历了11次比较大的变革。 1928年,随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民政府的建立,初的肃反委员会、政治保卫局、民警局、刑事侦探局,就成了人民公安的雏形。那时,公安人员与红军战士穿一样的服装。193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从延安边区保卫处、检查处等部门抽调部分干部战士,组建了延安市公安局管辖的延安市警察队。警察队员的著装区别于当时的干部、战士所著的灰布军装,著黑色警察制服,帽子的样式与八路军军帽相同,没有帽徽,领章是用铝合金特制的,正面铸有“边警”二字,意为“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有一个特殊的地区,也曾实行警衔制和统一著装,那就是在1945年苏联红军实行军事管制的旅大地区。旅大市人民警察实行警衔制,按警衔著装,警衔分为警监、警正、警佐、警长、警士,警服是统一制式,夏装为绿黄色,冬装为青色。
经济性 除了少数价格贵的工作服,如特定的礼仪服.特种服外,大多数要求其具有合理的价格性能比,即与设计选用的面料档次.款式复杂程度.工艺制作难度等方面综合相比。 在同等的美感与功能前提下,设计工作服要尽可能降低成本,从款式、材料、制作的难易、服装的结构等细处着眼。 审美性 工作服的审美性由服装的精神性这一共性决定。工作服因方便工作而制作。在审美性上的制作工艺尤为重要。 功能性 工作服可以根据自己的公司情况,选定款式面料如:建筑公司,应该选用耐磨性面料;电子公司,应该选用防静电面料。 工作服在定制时就应该选好面料,选好适合自己公司的服装,才能达到是实用性。
毛涤贡丝锦 贡丝锦面料的表面采用了平纹结构,而反面则为细腻的直贡斜纹,结构紧密无毛羽,其独特结构避免和减少了服装穿着后,由于磨擦而产生“极光”的弊病;简约清爽的变化揉合知性的内敛,散发出自然柔和光泽;因其制作成衣后,质感细腻,挺括性好,耐磨抗皱,服用性能,而成为众多行业制服、礼服类的产品,尤为高端商务套装为。 毛织物“贡丝锦”的常规性能配比技术指标,普遍采用的是:人造棉35%涤纶含量在65%或羊毛70%-80%,涤纶含量在30%-20%,纱支在80-130支,克重260-480克左右的范围进行配比,其色彩运用主要以素色为主,有藏兰、藏青、深灰、中灰、驼色等; 相对来讲,面料成分中羊毛和人造棉纤维的含量越高,相对的毛感性能越好,色牢度好,平整光洁,色彩鲜艳,手感弹性好,吸湿性好,坚固抗皱,尺寸稳定,良好透气性和抗熔孔性,降低了织物起毛、起球和静电现象,具有防风、防尘、防辐射、防静电、防氧化、防高温、防低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