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叫兽在公众号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过去几年,营销上有哪些变化让你非常难受?
大部分答案是这样的:
用户注意力分散,越来越难以吸引注意力
媒介渠道效果越来越差
流量越来越贵
花钱也无法获得好的推广效果了
代言人也没有过去那么管用了
这些答案在我的意料之内,因为只要是做过营销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
就拿营销的一个环节——【广告】来说,我经常做这样的一个比喻
如果把广告比作催眠曲(本质上都是在影响目标用户),那么过去的广告类似于“在封闭的房间里给用户唱催眠曲”——通过大规模广告轰炸,强迫对方接受概念,效果很好。
而现在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媒体越来越多,也导致现在的广告,是在“时速100公里的摩托车上给用户放催眠曲”——用户仍然能听见,但已经没有那么容易被强制洗脑。
所以,影响用户的成本也就水涨船高。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觉,除了广告以外,还有公关、分销渠道、促销等几乎所有营销环节——影响用户越来越难了,营销成本越来越高了。
于是,这就成了很多人的核心论点:注意力分散,营销成本上升,导致营销变难。
那么这是真相吗?大多数人产生的“营销变难”的感觉,真的是因为所谓的“注意力分散”、“竞争激烈”导致成本上升吗
当然不是,只要是稍微拿出点时间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所谓的“洞见”,与另一个事实有点冲突:社会的总营销成本并没有上升。
(数据显示,近年广告支出占GDP的比例并没有提高数据来源:PWC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国家统计局)
那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普遍感觉营销“越来越难”了呢?
在分析原因之前,你必须先理解两种基本的工作类型:“价值攫取型”工作和“价值创造型”工作。
这样的分类,是源于战略学上的两个经典概念——“价值攫取型”战略和“价值创造型”战略。
“价值攫取型”战略的核心是想办法更多地争取存量资源。
反映在营销工作中,就类似于买到更好的广告位、提高营销预算、谈出更好的渠道价格、找更的代言人、延长工作时间、购买更多流量等。
做好价值攫取型工作的关键,并不是营销学方法,而是管理学方法——比如做甘特图、协调资源、联络渠道、控制预算、沟通等。
“价值创造型”战略的核心则是通过切换资源的利用方式,来创造新价值。
反映在营销工作中,就类似于为你的活动找到更易引起共鸣的主题、探索并研究用户真正的需求、切换产品的定位和策略等。
做好价值创造型工作的关键,则更多不是管理学方法(比如预算控制和甘特图),而是营销学方法,比如消费者行为学、动机心理学、构思创意、转化思维视角等。
在过去,大部分营销人做的工作,其实是“价值攫取型”工作,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公司市场部的人,整天处理的是数字和表格,而不是消费者的动机和心理。
“价值攫取型”工作的关键是——我可以在争夺存量资源的战斗中获胜,并建立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