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缆导体电阻不符合要求,造成电缆在运行中产热现象。
2、电缆选择型不当,造成使用的电缆的导体截面过小,运行中产生过载现象,长时间使用后,电缆的发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产热现象。
3、电缆安装时排列过于密集,通风散热效果不好,或电缆靠近其他热源太近,影响了电缆的正常散热,也有可能造成电缆在运行中产热现象。
4、接头制造技术不好,压接不紧密,造成接头处接触电阻过大,也会造成电缆产热现象。
5、电缆相间绝缘性能不好,造成绝缘电阻较小,运行中也会产热现象。
6、铠装电缆局部护套破损,进水后对绝缘性能造成缓慢破坏作用,造成绝缘电阻逐步降低,也会造成电缆运行中产热现象。
按敷设环境分类
地下直埋、地下管道、水底、矿井、高海拔、高落差等。环境因素一般对护层结构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有的要求考虑机械保护,有的要求提高防腐蚀能力,有的则要求增加柔软度等。
首先,使用上的区别:
发热电缆适合于采暖期不间断使用的用户,属低温地面辐射采暖系统。采暖舒适,一般不间断使用,短时间家中无人可调低室内温度,但不宜关闭,除非长时间无人比如3天以上则可关闭系统。原因就是发热电缆有至少3公分厚的水泥层,如果铺设地砖,水泥层将更厚,要把这么厚的蓄热层加热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这时间耗费的电量远高于一直持续低温运行所耗费的电量。水暖与其类似,也属不间断使用类型。电热膜适合于可间断使用采暖的用户,也属低温地面辐射采暖系统。采暖舒适,发热均匀,铺装木地板时可直接铺设在电热膜上,无蓄热层,所以地面升温快,开启后10多分钟地面就明显感觉有温度了,1小时就能使空气升温6-8度,因此用电热膜地暖可以随时开关,无需像水暖或者发热电缆不间断使用。
层高的区别:
发热电缆由于其特殊性能必须要水泥豆石混凝土回填层,所以地面抬高至少4-5公分(包括保温层/发热层/水泥层,不包括地板或者地砖层)电热膜由于是平整的物理形态,如果贴地板则无需水泥回填层,所以地面仅抬高2公分(包括保温层/发热层,不包括地板层或者地砖层)。
安装方法区别:
发热电缆施工相对简单,天然防水性能好。其实无论是发热电缆,还是电热膜,都是在国外长期使用的,至少进口产品的质量是能经受住考验的。选择好产品后,关键是要选择正规的施工公司,杜绝不规范操作带来的隐患。
破坏修复区别:
发热电缆一经破坏,不可修复,否则隐患大;电热膜破坏,可修复,修复后无隐患。一般来说,地暖做好后,有地砖/地板甚至水泥层完全覆盖,出问题的几率是相当小的。但是要注意不能向地面打尖锐的硬物,在地暖刚做好之后的装修过程中,不能在地暖表面进行切割(比如切割木板,地砖等)。
安装区域区别:
发热电缆由于其防水性能好,可适用于更多的地方,比如厨房,卫生间,阳台,窗台,屋顶等积水或者积雪的地方。电热膜也可使用于这些地方,前提必须做好更多的放水处理,否则易出现隐患。
其次,再说相同点:
都是耗费的电能,毋庸置疑,从能量转换角度讨论,都是电能转换为热能,发热电缆与电热膜的电热转换率都相当高,转化率接近100%,所以产生的热量相当,只是发热电缆前期被水泥蓄热层储存了太多的热量释放慢而已,而电热膜热量快速的传导到空气中,所以发热电缆升温慢,电热膜升温快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终要满足同一个房间采暖需求的话,两种所消耗的能量应该是一致的,而不可能说是那种比较省电。
由于发热电缆和电热膜都是耗费电能,所以安装面积受电源限制,以成都为例,一般户型均安装单相60A电表,63A空气开关,电表有一定的冗余空间,如果不换空气开关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家里其他用电电器,一般情况下只能安装80平米采暖面积。如果还要增加采暖面积则需要换电表,空气开关等或者不同时开地暖,不然由于线路负载过大而引起开关跳闸。发热电缆与电热膜一般情况下还受电源进户电能表,电线粗细,开关额定电流大小控制,所以大面积安装前一定提前获得这些参数进而评估是否够安装。
1、电缆与铁路或道路交叉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应伸出轨道或路面2m以外。
2、电缆与建筑物基础的距离,应能保证电缆埋设在建筑物散水以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亦应超出建筑物散水以外。
3、电缆线相互交叉时,高压电缆应在低压电缆下方。如果其中一条电缆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穿管保护或用隔板隔开时,小允许距离为0.15m。
4、电缆与热力管道接近或交叉时,如有隔热措施,平行和交叉的小距离分别为0.5m和0.15m。
5、直接埋在地下的电缆与一般接地装置的接地之间应相距0.15~0.5m;直接埋在地下的电缆埋设深度,一般不应小于0.7m,并应埋在冻土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