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酒的来历
贵州遵义市北郊7.5公里处有个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佛教寺庙董公寺,再往北40公里是天险“娄山关”。此地处于贵州高原主体北端,以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这一带局部小气候稳定,四季温度平均,地肥水美,又是一个适宜酿造类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酿酒佳地。
董公寺早叫“龙山寺”,后改名为“西乐庵”。清康熙元年(公元1663年)迁任遵义兵备道的董显忠出资修葺该寺。清乾隆六年(公元1743年),有燕僧云游至此,募资重修,感董显忠之举,将“西乐庵”易名为“董公寺”。后人以寺名为地名,这一带就都叫董公寺了。
董公寺一带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魏晋,其时就以“咂酒”闻名。清未,这里的酿酒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仅董公寺至高坪约十公里的地带,就有小作坊十余家。其中又以程氏作坊所酿小曲酒为出色。程氏后人程明坤(1903-1963),汇聚前人技艺结合当地水土、气候、原料等条件,于20世纪20年代酿造出别具一格的“董公寺窖酒”,四十年代初又定名为“董酒”。
董酒能在净饮和配餐的时候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固然是因为它以出色的工艺酿造出优质的风味。但更深究一层,那也是因为,董酒的酿造体系始终坚持遵循天道、天人合一的理念,“药食同源、酒药同源”,把130余味本草融入到酒曲之中,因而形成了这款酒既养生又美味的独特基因
董酒香型的独特在于其酿造工艺,与其他任何白酒都不相同。它采用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双醅串香工艺生产,经过分级陈酿,科学勾兑,方才造就董酒的典型风格——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酯香、醇香、百草香”是构成董香型的几个重要方面。因其有别于酱、浓、清、米香型酒,国家有关部门将其列为“董香型”的代表,并以此制定“董香型”酒类国家标准。
董酒串香蒸馏(串香工艺) 根据生产不同酒质的需要,有三种方法:
复蒸串香法:将已烤出的酒入锅底,用香醅进行串蒸。
双醅串蒸法:将发酵好的酒醅放入甑下部,香醅覆盖在上面进行蒸馏。
双层串蒸法:采用双层甑柄,下层放固态发酵酒醅,上层放大曲固态长期发酵香醅串蒸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