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春产于四川绵竹。绵竹位于剑山之南,唐代时人们以“春”名酒,故名“剑南春”。但是剑南春此名的得来却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并和一位诗人息息相关。剑南春酒的前身绵竹大曲,创始于清朝康熙年间,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绵竹大曲改为“剑南春”,这要得力于诗人庞石帚。
20世纪50年代,庞石帚在四川大学任教。庞石帚是蜀中的诗人,庞先生邀请几位忘年交朋友到家里一聚。其中有位朋友在喝绵大曲时建议将其改为剑南春,美酒配美名,庞先生听后特别赞赏。三天后,庞先生将写好的“剑南春”三个大字交给了绵竹酒厂。“剑南’二字,点出美酒产自剑门雄关之南的绵竹,令人联想起沃野阡陌的天府平原;一个‘春’字,乃是古为今用,苏东坡曾经说过‘唐人酒多以春名’,此字催入领略美酒的魅力,给人以春天的启示。”诗人娓娓动听的解释,令众人赞不绝口。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便产生了。它是寄生在中国酒文化历史和地名的基础上的,是文人运用的才智而创造出来的结果。
从1987年起,500克装的各种瓶型的剑南春酒,全部开始使用防盗瓶盖封口,瓶盖为乳白色金属制品,盖面直径2.9厘米,分别标有外销用“长江大桥牌”和内销用“剑南春牌”两种注册商标。盖子上部标有“中国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厂出品”的红色字样,中部标有“中国名酒”和“MIAN ZHU JIAN NAN CHUN WINERY SICHUAN CHINA”的字样,以下为断裂线,使用时只要旋转盖子,从断裂线处就会自动断掉0.5厘米,使瓶盖总高由3.3厘米降为2.8厘米,作为启开过的标志。
剑南春的酒瓶瓶盖上有防伪纹理标,标上挑线的原理和酒盒上的一样,这里就不多加赘述。
用荧光灯看瓶盖中部,剑南春三个字下面在光线下浮现了商标暗记,假酒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荧光灯下真假剑南春瓶盖的暗记对比 再看侧边,真酒瓶帽侧边的花瓣纹轮廓分明,层次感很强,而假酒的相对会比较随意,层次感差。
后就要注意,瓶身上剑南春标志的外圈是金色的,假酒的外圈呈现淡黄色,对比来看一目了然。
剑南春,产于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唐代时人们以“春”名酒,绵竹又位于剑山之南,故名“剑南春”。四川的绵竹市素有“酒乡”之称,绵竹市因产竹产酒而得名。剑南春以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麦为原料酿成,无色透明,芳得浓郁,醇厚回甜,清冽净爽,余味悠长,有独特的曲酒之香,酒度为60、52、38三种,为全国名酒之一。
早在唐代就产闻名遐迩的名酒--“剑南烧春”,相传李白为喝此美酒曾在这里况把皮袄卖掉买酒痛饮,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赎酒”的佳话。北宋苏轼称赞这中蜜酒“三日开瓮香满域”,“甘露微浊醍醐清”,其酒之引人可见一斑。剑南春牌剑南春酒是四川省绵竹县剑南春酒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