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酒的来历
贵州遵义市北郊7.5公里处有个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佛教寺庙董公寺,再往北40公里是天险“娄山关”。此地处于贵州高原主体北端,以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这一带局部小气候稳定,四季温度平均,地肥水美,又是一个适宜酿造类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酿酒佳地。
董公寺早叫“龙山寺”,后改名为“西乐庵”。清康熙元年(公元1663年)迁任遵义兵备道的董显忠出资修葺该寺。清乾隆六年(公元1743年),有燕僧云游至此,募资重修,感董显忠之举,将“西乐庵”易名为“董公寺”。后人以寺名为地名,这一带就都叫董公寺了。
董公寺一带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魏晋,其时就以“咂酒”闻名。清未,这里的酿酒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仅董公寺至高坪约十公里的地带,就有小作坊十余家。其中又以程氏作坊所酿小曲酒为出色。程氏后人程明坤(1903-1963),汇聚前人技艺结合当地水土、气候、原料等条件,于20世纪20年代酿造出别具一格的“董公寺窖酒”,四十年代初又定名为“董酒”。
董酒香型的独特在于其酿造工艺,与其他任何白酒都不相同。它采用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双醅串香工艺生产,经过分级陈酿,科学勾兑,方才造就董酒的典型风格——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酯香、醇香、百草香”是构成董香型的几个重要方面。因其有别于酱、浓、清、米香型酒,国家有关部门将其列为“董香型”的代表,并以此制定“董香型”酒类国家标准。
我的国密1977是20101214批次59°的酒。倒酒闻香,此酒香气张扬、强劲,其是汗臭气息、甘草气息、淡淡柑橘香、淡淡风油精气息、果脯香、醇香、蜜香、糟香、淡淡窖香的复合香气;入口品鉴,此酒入口纯净,口感先甘后甜,酒体微带80年代后期铁盖白董的涩感,入口香气强劲,有挺拔感,尾段收口净爽,毫不拖泥带水。整体此酒基本展现了金字董及更早董酒的风格特点,相比金字董酒,此酒的药焦香、风油精气息和牛黄药香弱些,其糟香的感觉更强一些,窖香略微突出一些,口感略显薄一些,凝练感弱些。在酒体设计上,此酒主体基酒应该是80年代早期的董酒,并加有一定比例的80年代后期白董基酒勾调而成,在风格档次上,此酒的档次接近蓝标董酒。
说到方董,是董酒厂89年开始,90年代大规模推出的一系列产品,其经历了90年前后的59°红方董,92年的59°黑盒飞天方董,93年开始的54°方董,以及后来的54°塑旋盖方董。在方董系列产品中,92年黑盒飞天方董的品质是的,90年的红方董品质也不错,整体呈现了80年代后期铁盖白董的特点:酒体强劲、口感连绵、微带窖香、药香收敛、略有粗糙。93年开始的54°方董品质就远不如之前的59°方董,其风格是同时期的红董路数,但又是弱化版的红董特点,到了2000年左右的塑旋盖54°方董则品质更差,其虽也是红董的药香风格展现,但其药香的浓郁度、酒体的饱满度表现都不够,在水平展现上,其跟09年经典董酒差不多。